开云体育

懸壺濟世五十載 不用揚鞭自奮蹄——記東方醫院集團首席神經内科專家王希初

時間:2016-12-08 08:43:00 點擊:174次

1996年3月3日,他成功完成淮南市首例“微創顱内血腫碎吸術”治療腦出血。被稱為淮南地區第一個“吃螃蟹”的專科醫師;先後在《中華醫藥理論與臨床》、《解剖與臨床》、《蚌醫學報》及《臨床醫學》、《中國基層醫藥》等全國著名醫學刊物上發表腦梗等疾病探索性理論文章近十篇。

他每周一在三和鄉衛生院義務開展公益性“專家坐診”已有兩年多,被廣大村民尊稱為“最美老人”......

他就是开云体育首席神經内科主任醫師王希初。王希初醫師1967年畢業于安徽醫科大學,至今已從醫五十多個春秋。五十年來,他在治療腦出血、腦梗、脊髓病變、癫痫等神經内科疾病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。王老的醫療作風永遠是追求創新,敢于創新。

淮南地區第一例“微創顱内血腫碎吸術”,就是由王希初醫師主持完成的。當時這種微創手術不要說在淮南地區是新聞,就是在全國範圍内也剛剛起步,處于探索創新的階段。

在堅硬的顱骨上打個小洞,現在的設備很容易實現,用電鑽操作,飛快打成。而在二十多年前,那個微創小洞是靠手術專家的雙手人工鑽取的,就像鑽木取火那樣,一點點,既要用勁用力,又不能傷及患者,輕輕地在顱骨上鑽出洞來,然後,将血腫破碎、吸出。過程說起來簡單,但在當時可是淮南領先的手術之一。這個手術,由王希初和他的團隊順利的完成。第一例成功,第二例成功,幾年内,先後治愈了二十多例重症患腦血腫的病人。

有關這例微創手術中間,還有這樣一個故事——

1996年之前,時任院長的江鴻方同志從《健康報》上看到大連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成功開展“微創顱内血腫碎吸術”的報道,當時王希初主任所在的神經科已經兵強馬壯,副主任醫師有七人之多,尋求創新發展的機會已經成熟。江鴻方院長當時便安排王希初主任等赴大連醫科大學取經深造。學成歸來後,就立即開展了這個手術。時至至今,想到學習推廣這項新技術時,王希初老人仍然感慨萬分,激動不已。

腦梗、腦出血是老年人健康最兇惡的殺手。其發病率、緻殘率高,死亡率和并發症多,号稱“三高一多”,同時,病情變化快。因此有些人為了與病魔争速度,便忘記了它的另一面——就是加速了病情的惡化。王希初醫師在任神經科主任期間,曾做過一個調查,發現距離醫院遠的患者死亡率或緻殘率,遠高于距離醫院近的。距離醫院遠的,因搬運途中患者腦部震蕩,加重病情發展。針對這個問題,王希初主任建議新莊孜及以西地區,如畢家崗、李嘴孜、孔集、鳳台等地的腦血管病患者應就地治療,由醫院派出醫生“送醫上門”,并建立了兩個救助站。王希初主任以身作則,随叫随到,一個電話就立即奔向患者住地。這項合理化人性化的救助方法,挽救了很多腦出血患者的生命,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。王主任主管的神經科病區也因此連續兩年榮獲“淮南市十佳病區”和淮南市重點學科稱号。

1985年,王希初醫師被派往上海華山醫院深造。上海華山醫院是全國知名的神經醫學的最高殿堂和最優秀的學府。王希初主任十分珍惜這次深造機會。一年的學習中,他是一位謙虛好學的學生,虛心地向導師請教,不懂就問,起早貪黑的整理筆記。在華山醫院獲得的神經醫學方面的知識,為他以後的技術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王希初老人回憶說,他要感謝醫院領導,給他提供這樣的深造機會,他更要感謝江鴻方院長的遠見卓識,為醫院培養了那麼多優秀專家。

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王希初醫師不善言辭,低調做人,毫不張揚,清清白白做人,認認真真做事。1999年《中華醫藥理論與臨床》第三卷上刊載了王希初醫師的一篇專著,題目是《洛賽克預防腦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》。該文指出:“腦出血并發上消化道出血,我們應用洛賽克預防收到了一定效果”。短短一句話,道出了王希初主任在實踐中獲取的真知,把這個因果關系及時地告訴同仁,受衆無疑是增加了專業知識。這就是王主任的良苦用心和美好願望。該文章深入淺出,舉了這樣一個病例,讓讀者一看便明——

1993年4月-1998年4月,五年期間,王老他們的神經科共收治320例經頭顱CT确診為腦出血的病人。其中男205例,女115例,年齡35歲-76歲,平均年齡52.3歲。随機分為對照組170例,治療組150例。所有病例發病長、短期内均無消化道出血史,腦出血量在3-90ml之間。在治療方法一段時這樣寫道——

全部病例均予脫水降低顱内壓,止血劑及預防感染治療。治療組加洛賽克,神志清楚者洛賽克20mg,口服bid*14d。神志不清者洛賽克40mg靜注qd*14d。強調主治醫生要每日仔細地觀察嘔吐物及大便色澤,隐血試驗,以肉眼見到咖啡色樣物、黑便或隐血試驗,定為上消化道出血,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。這一闡述,讓醫者和患者均能明白。

署名王希初等四位作者共同撰寫的《腦橋少量出血四例臨床分析》刊登在《蚌埠醫學院報》1999年9月第24卷第五期上。這篇文章的價值,除了文章的學術價值外,還凸顯出它的社會價值。文章的撰寫過程,對其中三位年輕醫師是個鍛煉,客觀上起到了傳幫帶效果。

五十年來,王希初醫師無論從青年、中年,直到老年,無論是在職在崗,還是退休,無論是擔當科主任,還是做普通醫生,對工作對患者始終保持着熱情奔放、毫不利己、專門利人的工作志向。五十年來,他接診了數以萬計的患者,把無數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,恢複健康。這裡萬裡挑一,講一個“因病結緣”的故事——

在淮南洞山新村社區有一對退休的老夫妻,1988年秋季,老爺子突然咽喉疼痛喘不過氣來,并且不能言語。本來能蹦能跳、能說會道的一個人,一下子“精氣神”全沒了,老伴因此眼淚汪汪,全家人亂成一團。經王希初老人診治,确診為“急性多顱神經炎”。經過四天治療,慢慢地能說話了,能進流質食物了,慢慢的恢複了正常康複出院。這次痊愈後,老爺子與王老成了好朋友,經常電話裡互相問候,這是老爺子第一次與王老結緣成為摯友。

第二次是在2010年,還是秋天。新村的那位老爺子在晨練回家的路上,突然感到兩腿發軟,視力模糊。與老爺子一道晨練的人扶着他走了不到100米,這位老爺子就昏倒在地。經王希初老人診斷後,确診為腦梗,并立即為老人做溶栓處理。從上午送到醫院到中午11時,老人從昏迷中醒來,經過治療後,完全恢複了正常。六年過去了,老人沒有留下一點後遺症,說笑如初,晨練照常。六年來,這位老人見到别的老人因腦梗留下了走路不穩,便大談自己能恢複到如此之好,是“天下第一例”。還告訴一起鍛煉的老人們說,溶栓可不是誰都能治得好的,新的技術、新的療法,如果藥物過量會緻人殘疾;若藥物不夠,則沒有療效,所以在治療過程中,藥量要恰到好處,準确無疑才能藥到病除,這是老人與王希初第二次結緣。

第三次結緣可以說是一個傳奇故事——

去年,老人的老伴突然口吐血沫昏迷不醒,連自己的老伴都不認識。全家人哭成一團,認為這下大難臨頭。王希初醫師望着病人的CT片,臉色逐漸嚴肅起來。這時,开云体育董事長江鴻方和其他神經科、腦外科等專家都趕來了,他們凝視着CT片上的“黑塊”,都默不作聲。

王希初老人陪着新村那位老人,帶着CT片立刻趕往上海華山醫院,這是中國當今治療腫瘤的權威醫院。華山醫院的三位教授細心地觀看了淮南帶去的CT片,告訴王希初主任說,你們的判斷沒有錯,這個黑塊就是“癌”塊。随後,王希初老人扶住癱瘓在一邊的老人,仍然不甘心,一步一步的走向華山醫院的院長室,跪拜式的懇請院長看一看。那位院長接過CT片子,仔細的看了看那個黑塊,竟排除了癌塊的說法。院長判斷,這是一種罕見的“腦囊蟲感染”。并告知用什麼藥怎麼用等等。待到兩位老人從上海趕回淮南時,老人的老伴已經破涕為笑了。直到如今,新村的那對老夫妻見人便說,王希初專家是他倆的救命恩人,一輩子都不會忘記。

時至今日,已75歲高齡的王希初老人仍然奮戰臨床第一線,從周一到周六,值班表上均有老人坐診的安排。每周一的上午,王希初主任都會到三和鄉衛生院專家坐診。老專家在那裡既是“總顧問”,又是“總參謀”,與那裡的二十多位醫護人員成了忘年交。有人懷疑有多少津貼多少補助,其實老專家是純粹義務。

老牛自知夕陽晚,不用揚鞭自奮蹄。人的一生是短暫的,而在這有限的生命裡,能忘我的為了國家利益、為了人民的利益和醫院集團的利益拼搏一生,能為病患的健康,人民的幸福而不知疲倦,鞠躬盡瘁奉獻出自己的一生,這就是高尚的人生,壯麗的人生,也正是王希初醫師的真實寫照!

Copyright © 2022开云体育 All rights reserved.
技術支持:安徽酷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
XML 地圖